大明风华6(2/5)
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改,就像后世人评价说的,只要他皇帝当的好,这些都是小事。
后世那些质疑他出身、甚至编排他是异族血脉的谣言,在他现在看来显得无比可笑。
“哼,后世之人,尽会胡诌!”朱棣偶尔想起那些离谱的传言,也只能无奈摇头,借助后世人对于朱祁镇的评价来评价他们,“难评,实在难评。”
心态放松后,他的目光放得更长远了。
他意识到,自己或许不会像史书记载那样,只在位二十二年。
有父皇的“养生榜样”在前,他自己也开始注重调养,戒骄戒躁,在朱元璋的威慑下,想不戒都难,处理政务时也更加注重效率而非一味透支精力,打仗的事也可以放心的交给儿子。
他感觉自己身体状态很好,再活个十几二十年大有希望。
既然如此,那么让曾孙子晚几年出生,似乎更为有利。
首先,他可以拥有更充足的时间,亲自将改革推向深入,打造一个更稳固、更强大的帝国基础,再交给儿孙。
一个成熟的帝国,比一个匆忙接手的摊子,更有利于继承人施展抱负。
其次,朱瞻基和胡善祥都还年轻,让他们多享受几年二人世界,感情基础打得更牢,对未来家庭和睦、皇子教育都有好处。
仓促生下继承人,万一夫妻感情尚未稳固,反而可能生出变故。
最关键的是,那“生子丹”仙家之物,效果神奇,但过早使用,若自己活得足够长,难免会出现“英明神武的曾祖”与“年轻气盛的曾孙”并存的局面,权力交接容易产生龃龉。
不如等自己年纪再大些,朝局更稳时,再让曾孙降生,实现平稳过渡。
“仙丹虽好,也不急在一时。”朱棣心中已有定计。
“待朕将这番事业再推进几步,待瞻基和善祥更加成熟稳重,再行服用不迟。届时,我大明三代乃至四代明君相继,何愁国祚不永?”
于是,朱棣将那个装着“生子丹”的小瓷瓶,更加严密地收藏起来,决定将其使用时机,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来规划。
他现在目标明确——在父皇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,做一个超越史书记载的、真正的“千古一帝”,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前所未有的铁桶江山!
后世那些质疑他出身、甚至编排他是异族血脉的谣言,在他现在看来显得无比可笑。
“哼,后世之人,尽会胡诌!”朱棣偶尔想起那些离谱的传言,也只能无奈摇头,借助后世人对于朱祁镇的评价来评价他们,“难评,实在难评。”
心态放松后,他的目光放得更长远了。
他意识到,自己或许不会像史书记载那样,只在位二十二年。
有父皇的“养生榜样”在前,他自己也开始注重调养,戒骄戒躁,在朱元璋的威慑下,想不戒都难,处理政务时也更加注重效率而非一味透支精力,打仗的事也可以放心的交给儿子。
他感觉自己身体状态很好,再活个十几二十年大有希望。
既然如此,那么让曾孙子晚几年出生,似乎更为有利。
首先,他可以拥有更充足的时间,亲自将改革推向深入,打造一个更稳固、更强大的帝国基础,再交给儿孙。
一个成熟的帝国,比一个匆忙接手的摊子,更有利于继承人施展抱负。
其次,朱瞻基和胡善祥都还年轻,让他们多享受几年二人世界,感情基础打得更牢,对未来家庭和睦、皇子教育都有好处。
仓促生下继承人,万一夫妻感情尚未稳固,反而可能生出变故。
最关键的是,那“生子丹”仙家之物,效果神奇,但过早使用,若自己活得足够长,难免会出现“英明神武的曾祖”与“年轻气盛的曾孙”并存的局面,权力交接容易产生龃龉。
不如等自己年纪再大些,朝局更稳时,再让曾孙降生,实现平稳过渡。
“仙丹虽好,也不急在一时。”朱棣心中已有定计。
“待朕将这番事业再推进几步,待瞻基和善祥更加成熟稳重,再行服用不迟。届时,我大明三代乃至四代明君相继,何愁国祚不永?”
于是,朱棣将那个装着“生子丹”的小瓷瓶,更加严密地收藏起来,决定将其使用时机,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来规划。
他现在目标明确——在父皇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,做一个超越史书记载的、真正的“千古一帝”,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前所未有的铁桶江山!